首页 资讯 正文

体育中考改革观察之二: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少了吗?

体育正文 231 0

体育中考改革观察之二: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少了吗?

体育中考改革观察之二: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少了吗?

近年来,各地体育中考改革持续推进(tuījìn),牵动万千考生和家长的心。

这项旨在扭转(niǔzhuǎn)青少年体质困境的改革,到底成效如何?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“小豆芽(dòuyá)”“小焦虑”等“四小”问题缓解了吗?

首个“中考体育100分”啥(shá)效果?

2020年11月,《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》将中考体育总分(fēn)(fēn)由原来的(de)50分提高至100分。云南成为全国首个把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的省份。

根据方案,云南体育中考(zhōngkǎo)由“三年一考”变为“一年两考”,每学期均采用(cǎiyòng)“随时考”和“定时考”相结合的方式。学生最终成绩由初中六个(liùgè)学期考试总成绩和年度参加各级体育竞赛加分综合确定。

2025年2月28日,云南省昆明市金康园(jīnkāngyuán)小学学生在(zài)操场上做课间操(无人机照片)。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

谈及五年来的变化,云南省教育厅(jiàoyùtīng)体卫艺处处长龙微感慨:“以前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常见,现在不仅学校重视,家长也陪着孩子一起运动。改革的目的(mùdì),就是引导学生日常(rìcháng)自主锻炼,充分发挥(chōngfènfāhuī)体育的育人功能。”

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公布(gōngbù)的数据显示,2024年,云南省每天(měitiān)安排大课间(kèjiān)活动的学校比例为93.2%,较2021年增加18.6个百分点。

龙微介绍,配合中考体育改革,云南还推行中小学壮苗行动计划,孩子们“身上有汗、手脚有力(yǒulì)、眼里有光、脸上有笑”正成为(chéngwéi)校园日常(rìcháng)。

3月31日,瑞丽市(ruìlìshì)第二小学学生在球场上踢足球(tīzúqiú)。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

体育中考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(tànsuǒ),起初分值较低,但如今云南、河南、深圳(shēnzhèn)等地(dì)已经陆续提升至100分,各地中考分值中体育占比普遍提升。

云南大学体育(tǐyù)学院(xuéyuàn)院长王宗平说:“体育中考改革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,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弱化体育的教育倾向,发挥好校园(xiàoyuán)作为育人‘主阵地’的作用。”

“四(sì)小”问题缓解了吗?

在率先推出中考体育100分的云南省,儿童(értóng)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低于全国(quánguó)平均水平,还出现不少“零近视”小学。

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湾塘小学以“零近视”成为(chéngwéi)(wèi)全国(quánguó)典型,全校500多名学生视力均为5.0或(huò)以上,其秘诀已广为人知:每天三小时户外运动、在校不用电子产品……校长孙付标表示,习惯的养成,让这些孩子上中学后近视的也很少。

云南“零近视”小学(xiǎoxué)还包括孟连县勐马镇腊福小学和(hé)公信乡戈的小学等。

在江西南昌,体育中考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,学校也(yě)乘势而上(chéngshìérshàng),通过(tōngguò)进一步丰富项目、开展联赛,营造全员参与的体育文化。2024年,该市西湖区学生近视率同比(tóngbǐ)下降0.5%,肥胖率降低0.17%。

2021年底,北京市教委发布《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》,要求在四、六、八年级(bāniánjí)开展体质(tǐzhì)健康考核,计入中考体育成绩,落实以测促练(cùliàn)。2024年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“课间一刻钟”全覆盖,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(gè)百分点。

北京市东城区(dōngchéngqū)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在打篮球

在(zài)北京市延庆区,香营学校自2021年起组建“减肥超越班”,覆盖三至八年级。学校针对减重学生建立“一生一档”,制定降低肥胖率(féipànglǜ)工作方案(fāngàn)、科学饮食及体育锻炼计划。

“‘减肥超越班’每日进行90分钟定制训练(xùnliàn),每月监测体脂率(tǐzhīlǜ),利用成长曲线图进行心理赋能。”校长金岩介绍,“小胖墩”们瘦下来后,迎接中考的状态更好、更有(yǒu)信心,而全校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也(yě)从2022年的22.7%跃升至2024年的51.1%。

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少(shǎo)了,“小焦虑”也少了。江西省鹰潭市(yīngtánshì)余江区第四中学家长高淑云不担心孩子成绩,却担忧心理,“现在通过体育锻炼,孩子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,笑容多(duō)了,干什么都有劲儿。”

“指挥棒”指挥了(le)什么?

“体育进(jìn)中考,不是(búshì)要通过考分把孩子划分三六九等,不是选拔运动员,而是以此让家长、孩子意识到健康和运动的重要性。”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(xuéyuàn)院长张爽说。

王宗平认为,其核心目标是“引导(yǐndǎo)全社会重视体育,重塑‘健康第一’的育人观(guān)”,因此“理念的转变最重要”。

这是兰州新区第四小学学生在操场上的“AI运动小站”练习跳绳(4月11日摄(rìshè))。 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陈斌 摄

体育(tǐyù)中考就像“指挥棒”,正在撬动教育理念的转变。过去因文化课压力,流行“体育老师(tǐyùlǎoshī)总生病”的经典段子(duànzi);如今,体育老师不够用,安徽蚌埠等多地出现“我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”惊喜反转。

随着各地体育(tǐyù)中考越来越强调过程(guòchéng)性考核(kǎohé),校园体育也迈入多元发展新阶段。北京今年春季学期发布“体育八条”,明确中小学体育课要“量质齐升”;安徽合肥中小学“阳光(yángguāng)体育运动”涵盖24个项目,足球实现班、校、区、市四级联赛贯通机制……

“指挥棒”的(de)引领和溢出效应明显。不只是(zhǐshì)校园,家校社协同发力的体育生态正在形成。

4月29日,北京市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学生与家长参加亲子互动项目比赛。 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侯俊 摄(shè)

重庆各中小学(zhōngxiǎoxué)推出“体育家庭作业(jiātíngzuòyè)”,明确家长履行监督记录等职责,要求“大手拉(lā)小手”培养运动习惯;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还联合社区、体育俱乐部等拓展校外体育活动空间。

引导孩子在义务教育(yìwùjiàoyù)阶段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也成为改革方向。

2022年起,北京将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从“8选3”调整为“22选4”,评分标准设计(shèjì)为“达到良好即满分”,进一步(jìnyíbù)满足个性需求,弱化考试压力。北京市教委表示,改革思路是要突破传统体能(tǐnéng)考核局限,形成(xíngchéng)多维评价(píngjià)体系,突出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的实际获得。

同北京相似,不少省市体育中考都涵盖技能考核,以“三大球(sāndàqiú)”等球类项目选考(xuǎnkǎo)一项最为典型。

6月25日(rì),小学生们在活动(huódòng)中参加校园足球课。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

“过去可能孩子上(shàng)了快十年体育课,都只是枯燥的‘跑跳投’。现在(xiànzài)通过中考,能引导孩子学会至少一项(yīxiàng)运动技能,找到伴随终生的爱好。”龙微说。

(来源 新华社 记者(jìzhě) 李春宇 岳冉冉 赵旭)

体育中考改革观察之二: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少了吗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